赣东北一批古建筑修复公司遭遇短板交易低迷 专家建议在古建筑集中的地方建古民居博物馆
在拥有大量古建筑资源和一大批竹木雕刻艺人的乐平、鄱阳、婺源等赣东北县市,有一批专门修复古建筑的人,他们在全省各地收购未列入文物保护的老房子,再把买下的老房子的砖木编号后“肢解”,运至仓库,对已经腐败的部分进行修复,修缮好后待价而沽。
这支有着数百人的民间古建筑修复队伍,对古建筑收藏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然而,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,他们经营状况没有预期那么美好,花费巨资收购来的古旧老宅修复等待买家购买时,往往事与愿违。
转手困难不得已束之高阁
2月19日清晨,乐平市双田镇横路村东头一块空地,一栋气势宏伟的古建筑在云雾缭绕的山脚下伸展她精美的身姿,这只是该村村民徐洪源参与的许多古建修复工程中的一个。徐洪源修复的“六合宗祠”,是两年前从弋阳县购进的。当时光是拆解就花了一个月,大货车拉了几十趟。修复后的“六合宗祠”规模比原来更加宏大,雕刻精美,造型华丽,风格成熟。
徐洪源12岁开始学习竹木雕刻,多年从业经历,让他的足迹遍布赣东北,喜忧参半成了他对行业发展的感受。眼前这栋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明清老宅,已经完工数月,至今没有藏家收购,如果再不能转手出售,公司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。
其实在乐平、鄱阳、弋阳、婺源等地,像徐洪源一样从事古建筑修复销售的人还有很多,但这两年古建筑市场交易陷入低迷状态。在乐平,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幢古民居经过修复后在外地获得“新生”,大部分古民居的命运是在仓库等待“重见天日”。
“目前古建筑修复市场很不看好,有的公司已经难以为继。”鄱阳县一古建筑修复公司的老板说,他的公司成立5年来,大大小小拼装修复了十几栋老宅,但只卖出了两栋。
只购未列入保护的古建筑
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赣东北地区至少拥有古建筑修复公司30多家,从业人员达到700多人。他们到外地看房、买房、修复,然后销售。古民居建筑在出售过程中,价格主要由收购商来定,标准就是古民居的各种文物要素是否齐全。
徐洪源告诉记者,和外地老板比,乐平人从事古建筑修复更具优势,因为乐平有很多木刻工匠,又有很多古建筑。尤其是双田镇横路村,可以说是个木雕村,拥有木雕技术的大有人在。前两年,6栋经过修复的古建筑,被横店影视城看中,如今成了影视拍摄点之一。
一名业主告诉记者,古建筑拆卖是一种合法的交易,因为他们拆卖的都是还没有列入文物保护点的古建筑,列入文保点的古建筑他们坚决不碰。他们平时只做整幢古建筑的拆卖交易,这样也就保证了在交易中不会“触雷”,收不该收购的东西。
民间修复业遇短板处境尴尬
“拆解搬回家,放在仓库里,也不是好办法。”徐洪源说,在老家放个一两栋问题不大,如果长期收藏,那问题就大了。更何况,这些原本就弱不禁风的古民居,还会遭到腐化、侵蚀。在采访中,许多收藏爱好者告诫初入收藏业的人士,对于古民居收藏,要充分考虑后期的费用和今后的出路,否则古建筑一到手可能就成了“鸡肋”。究其原因,专家表示,由于古建修复市场刚刚兴起,上下游产业链条还不完善,一些古建筑修复公司资质并不齐全,卖家对其信心不足,因此规范古建筑市场显得尤为重要。
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《园林古建筑资质标准》,要对拟进行资质认定的古建筑修复公司已承担的工程、管理人员、技术工人数量和职称、注册资本、企业净资产、年收入以及施工设备等方面确定标准,进行考察,分一二三级。其中一级资质须国家住建部审批,二三级须省住建厅审批。
但是,活跃在赣东北的民间雕刻艺人,都没有相应的职称,修复公司也有不少没有拿到资质,有的修复公司为了接业务,存在借用资质的情况。专家说,其实不仅仅是在江西,在全国范围内,近两年都存在民间古建筑修复方面的短板。
应建古民居博物馆保护古民居
文物专家介绍,未列入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很多产权属于私人,如何处置只能由产权所有人掌握,国家、*没有财力,也没有相关的*策支持,去干预这种民间修复交易行为。按理说,这些修复公司必须具备相关资质才能施工,但是因为属于私人财产,文物部门也只能进行宣传,呼吁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行动。
不少古建筑保护专家建议,修复公司应该更多考虑将收购的古民居卖给本地人,从而促进本地的民间资本投资古民居保护。同时,*给予配套服务,在修缮资金筹措渠道上灵活放开,为以民间资本购买的古民居提供“栖身”场所;也可以考虑在古建筑、古民居集中的地方建一座古民居博物馆,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保护古民居,另一方面还能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|